主页 > 资讯 > 正文

锻造“金钥匙”,开启“效益门”

2022-10-25 15:48:36
分享到:

 在中铁十一局二公司项目经理培训班上,巧家县复建等级公路项目负责人交流分享的创效经验,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广泛热议。

  自上场以来,该项目围绕“创誉、创效、管理升级”目标,以“考核兑现”为抓手,推行“一事一议、一事一奖、一步一奖”考核评价,充分激发项目全员创效的内生动力,既促进了降本增效,又增加员工的合理收入,实现了项目的良性发展。

  “调”出来的企业效益

  由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巧家县复建等级公路项目地处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有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电价高低起伏很大。

锻造“金钥匙”,开启“效益门”

  “以每年的12月到4月枯水期为例,上午和下午的峰值电价为0.77元每度,凌晨的谷值电价为0.25元每度,其余时段平值电价为0.53元每度。”该项目常务副经理赵骏介绍到。峰值电价最多比谷值电价每度贵0.48元,如此巨大的差额,让项目的建设者们开始了错峰用电的尝试。

  该项目共有14座隧道,占施工总长度的30%,且隧道夜间施工较多,考虑到错峰施工与实际作息的关联,该项目根据班组自身作业特点,积极调整施工作业和工人作息时间,积极推行错峰施工。他们充分利用“平”“谷”时段低电价优势,在满足现场供应需求且不影响流水作业的情况下,鼓励大用电量作业班组施工时间尽量在夜间及早上,其他时段尽量安排钢筋绑扎、套筒安装、钢筋备料、半成品运输等非耗电工序,确实需要在峰时段耗电作业的,作息灵活调整,减少“峰”时段时长,其他作业见缝插针。同时,强化设备管理和维护,加强用电管理,杜绝设备空转现象。

  据数据显示,该项目通过“避峰填谷”的办法合理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和工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施工生产成本,已累计为企业创效近两千万元,创效成果十分显著。

  “控”下来的施工成本

  该项目位于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差,被称为“滑坡、泥石流博物馆”。其全线重难点工程以礼河大桥更是山高谷深,可以称得上是“云端天桥”。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泵送高度最高达到142米,浇筑过程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锻造“金钥匙”,开启“效益门”

  由于连续段需要对称施工,通常采用人工更换泵送管,单次更换就需要3至5人配合,耗时20分钟才能完成。即便按照最小节段两侧60立方米混凝土计算,也需更换7次,导致每次浇筑混凝土都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拆管、装管上,而且极易出现堵管状况,造成项目成本的流失。

  该项目团队充分考虑到施工特点,在竖管端头安装液压三通设备,简化换管流程。该设备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换管效率,在发生堵管时也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端,杜绝了由于堵管而造成混凝土浪费的情况,同时增强了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更好的保障了成桥质量。

  由于操作便捷,每节段浇筑只需一名工人负责,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按照以礼河大桥连续段设计需耗混凝土量来计算,一次换管可节约10分钟,全桥施工可节省82个小时,同时极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

  另外,该项目还通过全成本计量、全材料考核等手段,实现过程中全面责任预算管理。在梁场混凝土超耗控制中,通过控制进场沙石料的含水率、改变预制梁台座边缘止浆条形状以及减小模板净距等管理手段,使得全线T梁混凝土的损耗系数显著降低。该项目混凝土总量约68万方,按照平均单价400元每立方米计算,混凝土损耗降低2个百分点,可节约成本近五百多万元。

  “创”出来的增收通道

  “在不影响质量、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如何找到物资创效的最佳模式来增加效益”,成为该项目物资部讨论的“热门”话题。面对地材涨价保供困难的不利局面,他们利用隧道较多的施工特点,就地以隧道洞渣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形成“一条龙”产出供应链,既缓解了项目施工生产保供压力,又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为了增加地材加工量,项目还实行母料产运一体化,利用碎石加工场进行母料运输业务,获利颇丰。

锻造“金钥匙”,开启“效益门”

  “长期以来,各工程项目部进入收尾阶段后都会产生一大批废旧物资器材,许多钢模板、钢构棚都尚属于半成新或可利用,稍微加工改造都能够重复使用,如果全部舍弃必定给企业造成一笔不小的损失。”该项目物资部负责人表示。为此,他们积极尝试物资创效新模式,充分利用格巧剩余活动板房及周转材料,积极对接周转器材中心,对格巧项目下场平模、承台墩身模板以及台车模板进行改制,变废为宝。同时,充分利用格巧公路项目现有周转材料仓库,降低周转材料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实现了项目之间周转材料相互存储、调拨、改制、加工和维护。根据数据显示,该项目仅通过活动板房拆装及模板改制就实现创效一千多万元,这一举措也为其他项目物资创效提供了有益借鉴。

锻造“金钥匙”,开启“效益门”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巧家县复建等级公路项目以打造品质工程为目标,找准项目发展的“金钥匙”,走出了增收的“新路子”,也让职工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据统计,从项目上场到全线通车,他们通过开展职工微心愿征集、开展“三牛”评选、发放海拉币、加大对考证人员激励等措施,为职工分享创效成果近三百多万元,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发展。(文/唐业堡)


(中国公益新闻网责任编辑: 何潜彬)

844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